瞿倩梅
QU QIANMEI
瞿倩梅的新作,难得就在于面对大漆这种古老而相对狭窄的艺术媒介,不囿于传统范式,不拒绝“美”,也不为“美”所惑,一步步勇敢地突破,不断走向更加的真实和坦然。最终,媒介与材质已经不再重要,那画面上瞬间划过的一笔,仿佛正在发出声音:这,就是我。
瞿倩梅 CZ-02 R100cm 综合材料 2018
一个钟爱咖啡的人
文_ 于海元
我们惯常喜欢用“美”这个词,实则“美”有无数种形式,且在每个人心中的样子也不尽相同,轻盈、厚重、单纯、沧桑、温和、强悍……各有其不同的美感和知音——只要真实而自然。毕竟,人是不同的,何况同一个人身上也有不同的层次面向,再加之年龄、阅历等因素,对“美”的认识就必然是多样化的,有时甚至相互矛盾,但这也许才是最真实的。
瞿倩梅 A-35 162cm×114cm 综合材料 2018
初次与瞿倩梅见面的人,或许会感觉跟她的作品有点对不上号:那些厚重沧桑,尺幅巨大的作品,会出自这个女人之手?但时间一长你就会明白,那些时而粗粝放犷,时而华丽浓郁的作品,正是她这个人的真实写照。虽然生就一幅江浙女子的容貌,谈吐轻声细语,但接触之下,却分明是一位“女中豪杰”,做人做事有自己的态度和原则。再看到她创作起来风风火火,挥斥方遒的样子,那更是七尺男儿也要甘拜下风了。
瞿倩梅 S-20 114cm×146cm 大漆、岩彩 2018
瞿倩梅的新作在延续她一贯创作方式的同时,又有了新的推进。最大的变化,甚至可以说是境界的提升,可概括为四个字:“举重若轻”。
瞿倩梅创作所用的大漆等综合材料,价昂而量重,她以往的作品可以说将这种材质的美感和体量感发挥到了极致,层叠的材料和巨幅的尺寸彰显出她超出常人的气魄和掌控力,呈现出一种震撼人心的视觉美感和精神力度,这一阶段或可称之为“举重若重”。逐渐的,我们发现瞿倩梅的作品越来越具有东方美学的诗意与灵动,有的作品甚至宛如山水画般氤氲流淌,又如从飞机上透过飘渺云雾俯瞰大地河流……这或许是源于她自幼对水墨的耳濡目染;也可能是移居海外多年后归国的一种有意的文化寻根;还可能是生命状态转变所带来的精神上的释然……
瞿倩梅 S-05 200cm×200cm 综合材料 2018
总之,瞿倩梅在古老的大漆工艺上逐渐发现了轻盈而华丽的诗性语言表达。需要说一句的是,大漆的独特材质属性,恰好可以做到既华丽又朴素,既张扬又厚重,这种看似矛盾的视觉美感的融合,正符合了瞿倩梅的人与艺。
瞿倩梅 A-41 200cm×200cm 综合材料 2018
大漆的制作是一项繁复的工艺,费时费力,而大漆自身丰富的美感对于艺术家的定力和观念表达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不小心,艺术家极易被媒介所左右,创作出“漂亮”的作品,而滑向装饰则会极大削弱艺术家的精神力度。瞿倩梅经过多年的探索,对于大漆的工艺早已驾轻就熟,但她没有沉迷于效果,而是不断将自己使用的媒介诉诸于精神的表达。她的新作越来越强化“行动”与“手势”,画面上越来越少材料的堆砌,在作减法的同时,更加突出艺术家创作过程中的身体动感和瞬间涂抹。
瞿倩梅 A-21 200cm×200cm 综合材料 2018
瞿倩梅有一幅新作很有趣味,在画面中一个圆弧状巨大笔触的结尾处,艺术家的画铲就粘在了那里,仿佛艺术家刚刚画下最后一笔,将画铲一搁,释然走开。这一切都那么的新鲜,那么的生动,像是前一秒刚刚结束,引发观者对作者绘画行为和过程的无限想象。实物的介入,虽然只是一个偶然的尝试,但我认为这代表了艺术家观念的转变,她变得更加相信真实的力量,更加强调过程与偶发,这本身就与东方美学接近了。
瞿倩梅 A-45 200cm×180cm 综合材料 2018
石涛有“一画之法”之说。其实古往今来的杰作多有一个特点,即艰苦繁复的工作过程和最终呈现的看似轻松写意,这或许就是所谓“千笔万笔如一笔”吧。而这“一笔”后面,分明站着一个愈加清晰的“人”。
瞬间灵感的迸发,或许易于达到“一气呵成”的状态;而经过长时间繁复的劳动,最终画面看上去却能举重若轻,这更加检验一个艺术家的控制力和精神强度。瞿倩梅的新作,难得就在于面对大漆这种古老而相对狭窄的艺术媒介,不囿于传统范式,不拒绝“美”,也不为“美”所惑,一步步勇敢地突破,不断走向更加的真实和坦然。最终,媒介与材质已经不再重要,那画面上瞬间划过的一笔,仿佛正在发出声音:这,就是我。
创作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