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良鸿
FENG LIANGHONG
上世纪 80 年代初冯良鸿便已走在了抽象绘画的道路上,在经历了艰辛曲折的探索之后他回归绘画艺术的本体,有意识地去除了某些符号,色调含蓄而不张扬,画面流露出自由而精确,散漫而不失克制的特质。作品每一处偶然都是他精心尝试后留下的必然,他在反复实践中找寻绘画中的可能性,在不确定中将其确定。如今,绘画对他而言唯有回到个体,在一条看似狭窄却极为个人化的道路上不断深挖,从而寻找新的可能性,才是未来拓宽绘画边界的必由之路。
冯良鸿 17-7-3 180cm×150cm 布面油画 2017
“回归个体,找到自己的立足点,然后画下去”
冯良鸿个展现场
库艺术= 库:对您来说,在画室待足够长的时间是否非常重要?
冯良鸿=冯:是的,对我非常重要。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曾画过一批抽象作品,题目就叫《画室》。画室对艺术家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在这里我感到自在,可以发呆、困惑、思考或是充满激情,这是艺术家的一种生命体验,绘画就从中产生。
画室也可以说是艺术家的“战场”,只有到了画室,才回到了真正属于艺术家个人的空间,面对绘画,面对自己,其他都不重要了。在画室中画画与外出写生是不一样的,你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安排画面或是跟随着画面,从某种角度来说,你在画室的状态决定了你的绘画状态。
英语中有一个名词叫做“Studio Stuff”, 意思是在画室状态中创作出来的作品,虽然只有一堆颜色,一些大大小小的画笔,几块画布,但要从中画出特定状态下的东西,这种状态和画室的氛围分不开的。
冯良鸿 灰调·红 150cm×100cm 布面油画 2017
库:您的作品往往会有反复多遍的痕迹,这对您的绘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吗?
冯:我希望在反复多遍的层次中呈现绘画自有的规律。这种反复倒腾的过程很有意思,会有偶然的因素发生,往往更生动更有生命力,我会将之捕捉并保留下来。但我并不想在绘画的过程中碰运气,而是通过一些个人的方法去寻找这种偶然性。这就像一株植物生长的过程,通过不同的时间、空间、水分和阳光,最终会长成它自己的样子。画也是如此。
库:您说您的创作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刚进入画面的时候是空,放空自我感知世界。实则像艺术家波洛克、音乐家凯奇等人都受禅宗的影响,您似乎在绘画之前也会有类似禅宗的放空和冥想的过程?
冯:禅宗影响了许多艺术家,可以说影响了整个当代艺术,它改变了人们对艺术与生活的观察视角,当然“禅”不可说,这句话已经多了。它是一种超出语言范围之外的经验。从这一点上来说,画也是如此,如果能用语言表达,那就不用画了。很多人觉得抽象画看不懂,是因为他们不是从观看的角度入手,而是想从内容和意义等方面去理解。事实上,面对一幅作品,作者不见得比观者更有发言权。
在作画的时候,我希望越放空越好,越放空越纯粹,越能更好的判断一幅画中包含的所有细节内涵。禅宗讲“空”,对我的帮助是带来观念上的改变,在变化中发现并捕捉各种不同元素,使载体有自然生成的空间。在抽象绘画中这种载体需要每个艺术家自己解决,没有特定的模式,禅宗“空”的观点,使我产生了一种方法,也给我带来了创作抽象绘画新的可能性。但是艺术不是宗教,“观空”只是方法不是目的。对艺术的热爱本身就是一种执着,艺术家不可能改变这一点。
冯良鸿 灰调·绿18-2-2 300cm×220cm 布面油画 2018
库:你审视一幅作品完成与否,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什么?
冯:严格意义上说,除非公布于众,作品在画室中永远没有完成的那一刻。也许放了很久我又会拿出来继续画,很难说何时会放手,也许要到我因为这一张画的原因感觉应该开始下一张画的时候。面对一幅自己的作品,我感到一直在失败当中,但遗憾的部分也是有意思的,可能就是新的开始。
库:如何看待油画中的“一气呵成”?
冯:有意思的作品都有“一气呵成”的连贯性,油彩不同于水性材料,从湿到干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它给我带来了长时间延续不断地对待画面的可能性,在一段时间内我随时可以停下来,又可以随时连续下去。油画的时间过程延长,给重复与即兴的绘画带来了较大的表现空间。也就是说反复覆盖的过程为最后停下来的瞬间服务。这过程中,我感受到材质在不同阶段中产生的形态联想和时间性。
冯良鸿 灰调17-10-1 50cm×60cm 布面油画 2017
库:您的作品中“色彩”占据重要位置,且喜用鲜亮的黄色、蓝色、红色等,还有一部分作品是纯粹灰色,对于色彩您如何理解和选择?
冯:色彩的调配,尤其灰色调的丰富多彩使我着迷。我所有的颜色都要调配后才用,不会直接从锡管中挤出就画。我想单纯地表现色彩与笔触在绘画过程中的丰富性。
色彩的感受是主观的,我会对某种颜色感受明确了以后,才去调颜色,否则宁可使用黑白。我曾画了一系列以黄色和红色为主的作品,希望每一种颜色都有它特定的明度和颜色个性,当我选择了一种颜色,那么,对应的颜色也因此产生。我想要表现的是一种颜色的绘画而不仅是画一块颜色。
冯良鸿 黑白17-8-4(又名:梦回溪山行)250cm×200cm 布面油画 2017
库:创作超大幅的作品和小幅的作品,对您的绘画方式来说有没有区别?
冯:画大尺寸的画和小画是不同的,因为身体的局限,画大尺寸的作品容易陷入局部,因为你只能控制一部分。我想尝试在小画中画出大空间,在大画中呈现出小画的流畅和连贯。
库:抽象绘画发展至今,想找到一种个人化的语言已经非常困难。您的艺术是否已经构建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然后从中可以找到更大的自由?
冯:我有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经过长时间的推敲、实践,在这方面越来越清晰。我希望自己永远在过程中,专注一点,做各种可能的尝试与变化。绘画同时也在启发、引导我,暗示与回馈于我新的可能性。绘画是有生命的,它和我之间是相互平等对话的关系。
冯良鸿创作过程中
库:您的画面之中有一种外表看似漫不经心但内在却极为克制的感觉,您如何看待“散漫”与“克制”之间的关系?
冯:“散漫”无非就是想在抽象艺术领域内重新打开,任何一个细节都有新的可能,不要限制在框框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抽象艺术又是很宽广和自由的。抽象艺术到了极简主义阶段还有什么可能性?极简主义之后的绘画性是什么?这是我长期思索与实践的课题,也是我努力的目标。这个问题不仅是我们这里的艺术家在思考,世界范围的艺术家都在探讨。我在纽约曾读到一本书,名叫《抽象艺术的新元素》,他们想做的事情和我们要做的是在同一层面上。回到个体,找到自己的立足点,然后画下去。一方面要广泛的接纳,另一方面哪些是你所需要的?取舍显得尤为重要。绘画中的自由看上去是什么都可以,但自由恰恰又需要很强的自律。画就是一个平面,四条边框,不可能把什么东西都放进去。自由又精确,难就难在这里。
冯良鸿 黑白17-5-6 107cm×58cm 布面油画 2017
库:您在美国创作时的语境和今天在中国创作的现实语境,这两者之间对您来说有需要相互协调的地方吗?
冯:两者之间信息越来越互通、共享,抽象艺术经历了长期变化己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不再是一种线形的发展模式和思维方式,而是开放的、综合的,我想艺术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同的地域和人群,产生不同的语境,抽象艺术一定会有新局面。
在我的个人经历中,走过一条比较曲折的变化过程,在较长的时间中,我的抽象绘画经过许多阶段,对艺术的思考与追求和所处的环境反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抽象表现与极简艺术已经成为我们的知识或经验,它们不再是引领我绘画的动力,我从艺术史的追逐者转向个体认知的挖掘思考,这是语境的变化,两者互为前提,互为因果。
冯良鸿 黑白17-5-7 107cm×58cm 布面油画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