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易罡
WANG YIGANG
王易罡是中国著名的抽象艺术家。近些年来他不断自我突破,走向行为绘画。他将抽象表现主义与中国禅宗思想融会贯通,创造出一种完全基于个人独立经验的抽象艺术面貌。打破存在于绘画和抽象艺术中的条条框框,强调明心性,从不断的日常破坏和行动中,挖掘出最深层次的个人性。
王易罡 抽象作品s148(局部)150cm×100cm 布面油画 2017
“在画的过程中我不知道在画什么,也不知道最终会怎样,大部分作品都是在我放弃了视觉效果之后,在一种不控制中形成的。”
王易罡老师工作室现场图片
库艺术= 库:您的绘画好像完全是破坏的结果,看不出在营造或是保留什么,这也是您所追求的吗?
王易罡= 王:绘画对我来说,始终是一个在破坏中建立的过程。我是在上世纪80 年代研究毕加索和立体主义的时候形成的这样一种观念,当时还只是从绘画语言、绘画形式的层面去理解,并没有意识到这会对我后来的创作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毕加索曾说过:“破坏就是力量”,其潜台词是“破坏就是创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把既有的约定俗成的东西破坏掉,新的东西才会产生。经验、学识、修养等一切你所熟悉的东西,在直觉和视觉冲击力面前都无足轻重。破坏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在这个基础上把自己的主张、个性和追求,以一种新鲜而陌生的方式呈现出来。
库:“破坏”是否也把绘画的焦点拉回到过程,而非结果?
王:在破坏当中你不知道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所以一切都是不确定的,不会一下子就形成一种理念或是结果。有时破坏过后,新的东西也不见得形成。但无论结果如何,对你来说一定会形成某种更为宽广的想象空间,把脑子里陈旧的东西腾空掉。如果不腾空,总是重复过去,以往的经验一直在发挥作用,个性和创造力根本无从谈起。
王易罡 抽象作品 s150 215cm×165cm 布面油画 2017
库:经验和知识会给人以行动的安全感和方向感。您在创作中能够多大程度做到“腾空”?在这种状态中人的精神是否会受到更大的考验?
王:在一定的经验和方法内去生活和创作,你会觉得心里有底,知道一幅作品从开始到结束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在可控的情况下你的心态是舒适的。一旦打破这种平衡,你会焦虑和不安,但同时也会给你带来无穷无尽的惊喜。如果战胜这种恐惧,你会收获强大的内心,作品也会是完全新鲜的。
库:您也经常在自媒体上发声,而且往往喜欢将人生感悟和自己的绘画结合起来,您如何看待绘画和人生之间的关系?
王:绘画也是认识人生的一种方式。哲学家是通过思想来认识世界,数学家是通过计算,画家就是通过绘画来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绘画是艺术家的思想意识瞬间凝固下来的痕迹,点点滴滴的痕迹累积起来构成了他整个的人生经历、生活、痛苦、美好、挣扎等等……所有的一切都包含其中。
通过绘画,我更加确立了自己对待问题的态度和解决的方法。艺术一定是和人的生存空间相互关联,所以每一阶段人的发展变化所产生的作品品质、样式以及呈现出的状态也都是不同的,这跟每个人的现实处境以及对文化的理解力、判断力都有关联。
王易罡 抽象作品 s44 295cm×200cm 布面油画 2017
库:开始时我们谈到“破坏”,但您的作品感觉在构图、色彩、笔触、气息上又是非常完整,非常充分的,这完全是一种偶然吗?
王:我经常说瞎画就行,很多人不相信,但我真的是瞎画。我并没有把画画看得很重,它仅仅是我生活的一种痕迹。在画的过程中我不知道在画什么,也不知道最终会怎样,大部分作品都是在我放弃了视觉效果之后,在一种不控制中形成的。所以未来的结果完不完整我不会特别在意,有意地把作品放置到一种不确定的绘画方法当中,瞬间画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偶发性也是我所追求的。
库:您如何判断一件作品成功与否?完成与否?
王:什么东西都有一个“度”,这个度是一个人的气质、年龄等等的综合反映,即使一个下意识的动作也会有一个度的衡量和把握。这种东西一旦固化我会马上将它破坏、拆解,将它变成一种不完整和不确定。我希望作品不完整,希望它有残缺感,半半拉拉的。很多事情一用力,一着痕迹,往往就做作了,大家都累。
王易罡 抽象作品 s147 110cm×95cm 布面油画 2017
库:“明心见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艺术上不断明心见性的过程中,您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王:“明心见性”和东方的禅文化有关。上大学期间读过的一本书对我影响很大,就是铃木大拙的《禅与生活》。我们一般人通俗认为越减越有禅意,貌似很简约。但通过这本书我所理解的禅就是此时此地,面对新鲜的生活,没有形式,没有方法。我不喜欢装腔作势的参禅打坐,你去朴朴实实地热爱生活,一心扑在你所热爱的事业上,这就是禅。直接面对,你的反应是什么,就是什么。
我的绘画也是如此——就是此时此地发生的事情。瞬间偶发的,不确定性的东西才是鲜活的,才有意思。昆德拉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画家也要学会不思考,学会放弃,这样你的直觉力才会恢复。一思考就是逻辑得来的,而不是视觉感受到的了。
王易罡 建设者 192cm×192cm 布面油画 1984
王易罡 坐在窗前的女人 116cm×79cm 布面油画 1988
库:您之前的抽象作品也还有一些比较稳定的图式,而近些年的作品越来越“无法胜有法”,这样的境界的飞跃是怎样达到的?
王:这大半辈子经过很多事情,走过了很多路,让我也慢慢地相对成熟起来。成熟不是世故,而是让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画画也是一样,从读书时代起,一直想搞懂艺术是什么,想要画好,但始终也搞不清楚什么是好。现在重要的是我知道自己要放弃一些东西。只有放弃,才能变得自由。在绘画中我也在追求自由:开放的心态;自由的绘画方式;放弃以往的经验、知识和技术,这样才能从身体到内心都达到一种放松的状态。当然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也是从学习立体主义、表现主义一直到现代主义,尤其现代主义是我学习的重点。在我看来,现代主义是中国当代文化中缺失的一环,我们的社会没有经历过工业革命,除了科技之外,工业革命最重要的是带来了现代文明。而因为缺少了这一过程,对于“现代化”我们更多是从概念和词语上去理解,并没有真正进入人们的内心。作为老师和艺术家,我觉得应该努力去完善这一部分在视觉文化上的不足。虽然按照时间段划分,现代主义是在当代艺术之前,但并不意味着之前的东西在今天的中国就没有价值。就像冰箱在今天的生活中司空见惯,但放到偏僻山区仍然是新鲜的,仍然可以很好地为人服务。也并不是说抽象艺术已经一百年了,已经成为历史。比如在朝鲜,可能抽象艺术还没有出现。艺术不仅仅是一个样式,它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所以抽象艺术在今天的中国仍然是非常有意义的。
王易罡 抽象作品 NO12 117cm×80.5cm 布面油画 1990
王易罡 抽象作品 NO33 200cm×175cm 布面油画 1993
库:您的抽象艺术背后是一种自由思想,独立意识。看似自由的绘画背后是一种理性而成熟的世界观、哲学观和文化立场的判断。这也是您的抽象艺术作品精神力度的来源。
王:抽象艺术是在一种极端的个人主义观念下形成的,是把个性、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发挥到极致。尊重个体差异,然后再形成群体。个体独立和个性张扬在艺术创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个体的独立判断得不到尊重,创新是不可能出现的。
库:所有的艺术家都在追求自由,也都会告诉自己要放开,但往往很多人都放不下对于结果和成败的执着。这一关您过了吗?
王:我想这一关已经过了百分之九十吧。1990年左右看过一本书叫《艺术的含义》,里面有一个标题就是《一定要终止对结果的渴望》。过程往往是鲜活有力的,虽然不确定,但充满可能性。一旦在意结果,往往会弄巧成拙。做事目的性太强,会让人感觉不舒服的,这不是人应该有的状态。放弃对结果的渴望,你的一切都会变得快乐,人的状态会变得健康,画面的状态也会变得积极。
库:这些话说起来容易,却是您整个人生、艺术经历的提炼。做起来却很难的。
王:是啊,就去折腾吧,折腾到绝望,实在没办法,不得不放弃了,这时就有办法了。你要觉得还不能放弃,就是还没做到那个极限。
王易罡 抽象作品s106 76cm×56cm 纸上作品 2017
库:有人看到您的作品,可能会说“这是一个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您怎么看?
王:表面上相似,实则观念不同。另外我做的工作对于中国当下的视觉文化和艺术教育是有意义的。美国可能也有人在做类似的事情,因为社会、文化发展的层级不一样,呈现出的作品也是不同的。但理念上可能都是要让人放松下来,形成一种正常的状态,在绘画中降低技术的含量,恢复直觉力。不一定非要抽象,具象也可以,只要你画得好。这个“好”的标准是:放松,将自己的诉求说清楚。
我现在的很多作品是在下意识身体行为下形成的,不是视觉判断的产物,不能简单地用绘画传统定义来判断。
库:您的作品是反复覆盖还是一气呵成?
王:“覆盖”是我在一个阶段中使用的绘画方法。在反复的涂抹和覆盖中否定原来的色彩、形状和线条,画了再改,改了再画,这个过程也挺好玩的。现在做的“行为绘画”,大部分时候完成的很快。画不是装出来的,画半小时就不好,画一百年就肯定好?灵感和智慧有时是瞬间产生的。
库:有一点很有意思,您现在的创作放弃掉对结果的控制,但最后的作品看上去,还是透露出一种东方书写的气质。您觉得这是为什么?
王:这也是正常的。我前面谈过的两本对我影响很大的书,都是通过禅文化来认识世界,认识绘画,它们对我会有潜在的影响,绘画中的残缺、不完整包括对过程的体验和理解,都与此有关。也可能是我作为一个东方人固有的东西在起作用,有时
感觉画面有点书写性、留白,可能是因为我感觉这样潦草一点显得更有活力,一旦过于精致在我看来就成工艺品了。东不东方我不在意,过分强调其实是一种民族不自信的体现。就像世界杯一样,你能在这个大平台上把他“PK”掉,你就上,否则就只能回家做看客。
王易罡 抽象作品s107 76cm×56cm 纸上作品 2017
库:革命是需要“假想敌”的,艺术上的很多革命也是为了突破和颠覆某种东西。那么今天的时代,每个人的压力都很大,但却又好像找不到具体的敌人。在虚无中耽于享乐和网络。在这样一个时代氛围下,绘画和艺术还可以做什么?
王: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首先要去颠覆和针对的就是自己。尤其艺术家,在画室中要做的首先就是砍自己的手和脚,把多余的东西砍掉。我最近在听一部小说,叫《逍遥派》,里面有个主人公叫黄逍,他就学到一种功夫叫“经脉重塑”。他先把自己的经脉毁灭掉,然后再重新连起来,每重塑一次就会变得更加强大。绘画上也是如此,把自己毁灭掉,再重新诞生,那就是一个新鲜的生命。在无数次的毁灭中你的自信会越来越强,会把你的诉求表达的更清楚。
绘画是让人认识生活,改变自我的一种工具。绘画让我变得更善良,更真实。真实,对于人和艺术都是重要的。我能够真实的面对自己,也就能够真实地面对画面。
王易罡 抽象作品a63 200cm×300cm 布面油画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