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 010-84786155
 
您的位置: 首页 > 精彩展讯

常青藤计划2017 | 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不同?

作者:库艺术新媒体部 日期:2017-09-15 点击:2378

2017年9月9日,常青藤计划2017·青策特别项目——“是什么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不同“在北京798艺术区N3 gallery开幕,由此开启了常青藤计划2017的一系列展览活动。

该展览由常青藤计划、N3 gallery主办,青年策展人王麟担纲策划。展览呈现了八组艺术家/小组各自以自身的生活经验作为创作的起始,聚焦身边的生活,带有问题意识进行的融入式创作。

开幕现场

在当下,积极地去探寻和实践“艺术与社会关系”的活动和项目越来越多。其中多数选取了“乡村”与“城镇”,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进行介入。其所在区域的陌生感和特殊的人文历史环境容易激发艺术家的创作;同时伴生的问题是艺术家回到工作室及原生活环境之后与之形成的割裂。

策展人王麟强调和注重的是身边的生活,日常的、与个人息息相关的生活。艺术家作为社会个体每天也在面对包括网络、社区、居住、污染、拥堵、医疗等大大小小的诸多问题。其实我们每天的生活在多数时间是相对平淡、甚至无聊的;因为太熟悉身边的环境而变得麻木,失去了想去改变的动力。

我们所处的社会正在变的更好还是更糟?恐怕很难回答。此次参与项目的八组艺术家/小组分别聚焦共享经济、社区生态、城市交通、外来人口政策等问题进行了3个月的区域考察与行动实践。也许在看完他们的行动之后,我们应该思考:

艺术,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变的不同;

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身边的生活。

项目分组介绍

罗马湖计划

艺术家/谭英杰

谭英杰所策划的罗马湖计划,是围绕一个人工湖公园所承载的功能来展开的研究和记录,并在过程中再次审视罗马湖作为公共观赏园区的多种可能。

首先,谭英杰以在罗马湖不同地点发生的事件为元素拟定不同的方案,再将方案以文字或图像的形式雕刻在亚克力板上,再将亚克力板悬挂在同一事件发生的现场。

整个事件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不同事件或事物的简单的描述,呈现一种错位的时间差;

第二部分是根据不同的地点景象进行方案性改编,引导观者重新审视自己所处的环境;

第三部分是对于“湖”的想象,既是作者本身对湖展开的延想,同时也拓展了观者的感知边界。

整个计划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每个方案会随着罗马湖变化的状况进行改编,在得到观者反馈的同时会及时将其变成相应的新方案,并将一直延续到明年四月。

方案实施地点图:红点为已经实施 黑点为即将实施

北京 达尔文计划

艺术家/罗蔷

2017年夏,北京开始大规模清理非京籍人员和商户,因为违章改建,在非常突然的情况下,北京爱荷华艺术区的艺术家们被勒令在三天内搬走,并在最炎热的天气里被强制切断了水电。之后虽然强制搬离时间延期到了5天,爱荷华的居民们(包括艺术家、农民工、小商贩等)都经受了同样的屈辱和痛苦。

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居留在某地的标准是什么?

财富?地位?权力?

艺术家罗蔷意识到,作为艺术工作者,和小商贩们, 农民工没有本质的不同,同样是被践踏的族群,《北京 达尔文计划》在爱荷华农庄为这些“被侮辱和被损害的”提供了一次狂欢,在模拟的斗争中暗示——敌人正处于人民内部。

最后46公里

艺术家/杨欣嘉

艺术家杨欣嘉的工作室位于离北京市中心40多公里的顺义区北石槽, 在共享单车已经非常泛滥的今天,北石槽却见不到共享单车的身影。

为了让当地的村民也享受到共享单车的便利,在田间地头也看到共享单车的普及,杨欣嘉分别在北京市区的七个地点选择了一辆共享单车骑行40多公里回北石槽,供村民使用。但当他将这些共享单车骑回北石槽后, 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后续,共享单车不再被“共享”, 而成为了一些村民的“私产”……

越过边界的声音

艺术家/于伯公

“越过边界的声音”是一个针对音乐群体的考察项目,以北京以及其它城市从事音乐和声音创作的群体为切入点,通过生活、考察、交流、对话、行动、环境、社会、想象之间持续的汇聚和碰撞,见证各自真实的生活和思维碎片,现场采集即兴创作的片段和交流的谈话录音。

项目分为几个部分, 相互穿插且彼此关联:

“蓝格尔海”通过交流和沟通,集体行动利用自然界的材料集体参与创作地景作品;

“帐篷/驻扎”在左右艺术区/未来工社;

“谈话作为方法”穿插在“越过边界的声音”、“蓝格尔海”、“帐篷”系列生活考察过程之中 ,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展开对自然与物质,身体与心理,体验与想象深入直接的认识和交流。

“绘画笔记”将系列生活考察,集体行动,帐篷/驻扎,谈话的交流方式通过绘画的方式呈现出来并贯穿整个活动之中。

投注站

艺术家/第n产业小组

“投助站”成立于2017年4月,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魏公村社区一家半地下的旅馆当中。

投助站的建立,是基于我们所面对的空间境况:一方面是对艺术语境下个体经验的“自我调侃”的调节机制的质疑,对于个体创作身份的反思;另一方面是在当下实践范畴内面对社会事件的个体判断的矛盾和批判的失语。面对双通道的质疑,投注站更想去强调个体进入空间进行有效实践的方式。

第N产业小组在投助站中的身份,更像艺术方案的中间人,一方面接受艺术方案的投稿,一方面利用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为方案发起人与不同领域的参与者进行在线的牵线,“投注站”则成为小组成员,方案发起人,方案参与者三方协商讨论的场所。在实际操作实施的过程中,因为会涉及许多其他专业领域或者不同身份的群体,而这些人也成为了方案最终得以实现的共助者,互相之间的合作讨论往往会激发出新的火花。

香水社区

艺术家/杨俊岭

在艺术家居住地北京市朝阳区四方桥一带,不同的位置安装有11件自动喷射香水装置,1件装置每5分钟喷射1次香水,11件装置24小时不间断的,每天向这个区域喷射3168次——但在个人身上起到净化空气作用的香水,在一个开放的区域内大剂量、规律性喷射却并不会对这个环境起到真正的净化作用。

小心大货

艺术家/雎安奇

大货车在夜间闯红灯造成的交通事故频频,伤亡惨重。背后是否存在有关部门的管理不当,还是相关法规与城市化快速建设产生的矛盾。艺术家将滚动着“小心大货”字样的LED灯箱搁置在北京郊外的多处红绿灯路口,提醒出行的市民和普通车辆以及大货车司机遵守交规,注意安全。

艺术家游戏般的却又认真的犹如一名“交通协管员”,带来一股螳臂当车般的荒诞威慑,将日常失序的不安全感隐喻出时代的膨胀和焦虑。

潜行记

艺术家/马力蛟

北京计划在2020年把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左右。为此,很多地区早已开始用各种手段驱赶外来居民。

在一个盛产宣传符号与朝阳大妈的城市里,艺术家马力蛟试图用骑行和步行的方式把北京二环内的所有道路都记录一遍:“潜行记”,或是一个逆行迁徙的调查记录;或是对网路地图的重新占领和再次公开;艺术家只是身轻似小偷,埋下一颗温柔雷。

是什么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不同

策展人:王麟

主办方:常青藤计划、N3 gallery

艺术家:第N产业小组、雎安奇、罗蔷、马力蛟、谭英杰、于伯公、杨俊岭、杨欣嘉

展览地点: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 798艺术区706北三街 N3 gallery(北三街艺术机构)

分享到:

上一条:德国8|“摄影的语言—杜塞尔多夫学院”展览盛大开幕

下一条:铭记历史·不忘初心——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友作品联展

  • 发表评论
  • 查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