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 010-84786155
 

水+墨 | 郭志刚:墨·曾经涅槃

作者:库艺术学术研究部 日期:2018-03-16 点击:1908

郭志刚

Guo Zhigang

郭志刚,1965 年生于陕西,九三学社社员,曾在中国湖北多所大学任教,现为西安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教授,综合材料艺术方向研究生导师。

编者按

郭志刚的作品给人一种震撼之感,作品尺幅之大,创作过程之复杂,都足以令人为之一振,作品背后深厚的传统哲学体悟更是引人深思,尤其是他对中国古代画论的精通,使其玩味于魏晋风骨、文人意趣,对老庄之道、程朱理学更是参透于心,这些都造就了其作品中旷达悠远的气质。

精致的墨线与悠远的留白构成郭志刚的画面,纯粹而复杂。纯粹的是只以墨线勾勒,但墨线却千变万化,或远,或近;或奔腾,或凝重;或遒劲地纠结缠绕,似山,似水;似烟,似尘……飘逸灵动的墨线是只属于郭志刚的语言方式,凡是看过其作品的人,一定会将这出神入化的线条运用萦绕于心,这也是郭志刚艺术图式的魅力。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万千墨线的集结亦能构成磅礡之势。难以想象他是怎样凭一己之力将细如毫发的线条填满丈二尺幅的画面,更难以想象这长达三米甚至五米的巨幅创作,灵感来源竟是生活中细微之处。他的画面看似单纯宁静,实则波涛汹涌,涌动的不仅是画面中描绘的山、水、风、香,更是时间轮回,时代的碰撞。

随着西方文明的不断注入,都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深,那记忆中古老的山河是否还在?在喧嚣的当下我们如何寻找心安之处?当下的艺术与文化是否能够真正表达我们的灵魂?郭志刚一次又一次地追问,这种对社会、艺术现状的反思与追问集中体现于“千秋”系列中。“千秋”一词已经暗含了时空浩渺,而他所要探讨的便是时空长河中社会变迁、政治激荡带给人的精神危机,不断去追问灵魂归处。

关键字: 墨线 墨文化 巨幅山水 时代变革 精神思辨 人性救赎

千秋·雨 365cm×245cm 纸本 墨 2014

墨·曾经涅槃

文_ 郭志刚

墨的诞生与最终形成中国的文化符号,烙印著古华夏民族龙凤崇拜与阴阳文化思维的根性;百余年来墨又披染着现代性下西方文化价值的时尚魅影,如今,曾经“墨”身兼中国佛学、儒家孔子、王阳明心学贯通的糅合之物,正渐变为超越自身的“自在之物”,转变为“人为之物”社会性符号的文化先锋斗士。

毫不讳言,就墨的文化阐释来说,她和西方的油彩文化阐释一样,都曾经具有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高度“先锋性”,都是精神和身体识辨的两种媒介审美途径。在中国文人士子钟情于墨色所构筑的黑暗境域,隐喻文士因风骨的独立,而时常饱受贬谪和迁徒流放的生命无处着落之时,身体日渐遭受摧毁而摇曳衰落,精神却愈发不屈的坚韧性。特有的孤立之氛,与居所偏远的静寂,使墨与文士的相遇,远离于舞台和市井的霓虹,清高地伫立在先锋的激流和险峻之间,经受着冷僻和患难的洗礼,在黑暗中,寻觅着人类文明新的灯塔照耀。由此,因墨而臆造的精神视觉世界,自是中国文士们心中坚不可摧文化堡垒的“幸福之所”。

千秋·流放 365cm×590cm 纸本 墨 2016

龙凤与阴阳

龙凤崇拜是先民渔猎文明时代的审美标志。渔猎时代的伏羲蛇首人身的水族特征,赋予龙的清冽、流动、蜿蜒和不息的水的气质。母系氏族社会时代凤的鸟族特征,又寓意凤的生命繁衍所形成火的燃烧、热情、涅槃和复生品格。由龙凤图腾附合水墨文化而言,就是流动的水和燃烧的生命的繁殖关系,其中也蕴含有人类自身的生命之种的繁衍内涵。龙凤之所以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地位,与中国文化主干阴阳化人共同构成了龙尊凤卑、龙威凤美、龙凤和鸣的美学特色。尽管中华民族文化主题上有龙凤图腾的观念,但龙始终作为君主的地位象征权利之首。龙称之为阳,即君,凤则为之阴,即臣。在美学的意义上,阳者,自强不息,有崇高感和上善感,故有上善若水的仁爱之称。阴者,厚德载物,有优美感和中之色,故尊称为贵胄仪貌的清高态。水墨的美学暗合龙凤美学要义,其中龙的仁爱以济世之喻,就是水的流动带来生命的滋养;凤的清高以修身,又怎能不是墨“栖比朝阳高岗之桐,啄必紫脱苍莨之粹”的理想人格呢?凤的外形之美,被誉为“五色备举”,那墨的品形之质,也被称之“墨分五色”,所谓天色已晚,晚为极色即绝色。文人雅士的风貌犹如水墨精神的卓华, 将生命之路上的仁爱和超越功利洁身自好的品格融为一体,在水墨的语言建构中,多方观览自然之美妙,凝神思辩细微之美的高度,践行形神的深入刻画与塑造。

阴阳文化的对立与和谐的最高境界是“一”。美学上的阴阳结果就是让原物形态的消失成为“化”。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感相应。水墨文化流变千年的核心脱离不了一个“融”即“化”字。水墨的阳刚和阴柔相济,使水的力量和流动向墨的身体拓展、进取,而墨因阴的品格,更加走向对内的收敛、私聚,形成韵和隐的美感。有意味的是,在中国文化龙凤与水墨的两种象征上,显有限,隐无限;水为动,墨为静。水墨艺术上的文化演化,风化成表达者人生的理想和时代、历史的风云大千气象。

千秋·水 365cm×145cm 纸本 墨 2016

上游与原粹

我的青春时代生长在黄河流域关中平原——西安,1990 年代,我自我放逐到长江上游湖北的几所大学,在三峡大坝还没建成之前,我曾不断到上游的江流上面去感慨和亲历三峡激流中纤夫的号子,回想屈原、李白、杜甫和刘禹锡的诗歌等等。但后来,一座大坝让这些东西全部沉没消失了,所有的激流湍湍都不存在了,屈原、王昭君……所有这些浪漫的想象也都不见了,它只变成了广阔无际平静泛著涟漪的湖面,湖水之中也鲜有生命的欢乐踪迹,这让我感觉极度悲鸣和绝望,我泪流满面,抑郁之极望着碧绿的曾经是心灵灯塔的长江三峡,不知道要向谁倾诉。后来,我一直在思考,长江的生命,来自于它的波涛汹涌,而这种力量正是来自于它的上游,我想艺术也应该是一样,也总有上游、中游和下游,我认为“溯源中的东方美学”就像是上游,“现实关怀的当代艺术”应该是中游,而“信息科技的国际化”就应该是下游了,而我对于自己魂魄的艺术精神要求,就是迫切得到上游的力之趋动强劲感。上游,诞生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根性和语言的纯正。

中国文化的基因根性有龙根、文根和草根,“龙根”就是儒释道融在一起的所谓官方的民族的正统,类似于黄河、长江、长城、故宫这样的皇家之根;“文根” 就是文人总是寄情于水不流花不开的世界,这样一个小的颠覆性的文化之根;“草根”可能就是寄篱人下并由动荡时局而揭竿而起的农耕之根。在精神美学游走的大多是探索生命自由的文根们,渴望在上游的真实世界里,以一种贴近生命本真的态度、超越幻象、破除机巧,以格物致知之心,获取生机盎然的自由诗意。诗人、文艺评论家沉奇先生总结“上游美学”是原生态的生存体验,原发性的生命体验,原创性的语言体验和内心现代,外师古典,融会中西,再造传统的核心理念。由此成就的气质和风骨是艺术家“诗意”与“自若”之后艺术创造的“原粹”。所以,沉先生总结说:水,总是在水上游美学流的上游活着。

以中国艺术中的水墨艺术而言水墨的价值,犹如中华文明象徵的黄河与长江,壶口瀑布是黄河的象征,三峡是长江的象征。二者都暗喻中华文明的漫长、曲折、险奇和壮阔。水墨同样也是中国绘画艺术的象征,其中水具有四重内涵:一、品格清澈纯净的源头之水;二、循道而自由的流动之水;三、内心渴望变革与自身转型的潮流之水;四、海纳百川、万物有法之淮的静止之水。水的中国意象不只是思想的本喻,还隐喻出文人探寻自我本质的最佳替代物。与水联姻的墨,是山的象征,内蕴中华文化的阴阳五行和日月山川的精气神。墨也有四重内涵:一、品格坚韧恒久的金石之质;二、原粹璨然而净空生辉的贵族精神;三、生命躯体燃烧之后再生的涅槃;四、历经风雨洗礼而化为可见之形的神采。水的阴性和墨的阳性,构成文人几案、手指、笔端和书卷之上的生命行迹,情感与水墨的终日厮守,日复一日,发丝的漆黑悄然间成为墨有五色的幻象,意境出山川岚影的清丽和风骨气象。

千秋·花 365cm×290cm 纸本 墨 2017

真水与墨香

真水无香,墨彩纷呈。生命与情感历经风起云涌的烟月终将散尽,留下来的还是穆然恬静般的美。诞生中国农耕社会文明时代文人们的水墨艺术,具有些许约束意义的文脉精神,既不刻意追求外在视觉感官的强烈,而注重内在心灵的表现,强调意境与境界的格调,尤其注重语言表达的含蓄、内美和纯粹。水墨语言所创造出萧散之美和荒寒境界是文人意识觉悟身体之后的心灵魂归。由幻境产生于释道幻化哲学,促使文士们悉心聆听生命深处的微妙声音,游戏着墨淋灕尽致的节奏。

水不流花不开的世界,是中国艺术的寂寞境界的形象,倪云林和渐江两人画作流露出至静至深的寂寞气息,是对艺术本质的思考时,以“让世界活”的生命态度,让人从世界的对岸回到世界中,而不是在世界的形式本身上追求活意,更不是执着色相上观察世界,“我”淡去了,解脱了捆缚世界的绳索,世界以“寂然”面目活了,从此,水更潺槃,花更绚烂。中国水墨艺术寂境,除却一切“色”的内容,突出“非人间”的境界,是拒绝记述的无人之境,是淡尽风烟的自我超越,是绝去爱憎的性灵清明,是缺场的不在对在的顿悟,看似无从着落的生命当下感,在中国水墨艺术的至静至深宇宙历史的深渊中,生命的暗流在沉潜涵咏中奔涌,卓华暖意的情愫同万物共同燃烧绽放。

源·桃花 (局部)250cm×500cm 纸本 墨 2013

墨如同沉香,是文人雅士和士大夫的生命之叹气息。在物质上是中国道教方术在观察自然物质属性和灵性之后,以炼金术的科学与精神方式从各种动植物、矿物身上萃取的精华,这些蕴含了植物精油的生命能量,不仅成为生理感官和身体疗效功用,还提升了至高精神与自然物质世界的沟通。如同杰出艺术家须有独特表现美感语言绝技一样,几乎优秀的炼金师和中药研究者,都有独门的配方和制墨心得,来感怀神奇的植物和动物体内所寄存的奇异魔力和微妙构造。闻香,是用直觉把握最深的真理,并借助自然的生息表象将心积的疑虑之症脱解出来。香气疏通了气脉,净化了身心,增强了心力的强度,那么没有心识的精神境界低下的人是无法从杂念中去完成这种转变。墨来自黑土,炼丹师炼金的过程,烧火取烟,如同道家五行,赋予墨色一种深厚的精神寄托,产生了对烟碳的黑灰色和朱砂的血红致以崇高的敬意,精益求心以制墨,使墨质精细、坚实美观、香气怡人、如玉般纯洁、平淡从容,如漆般凝重、不急不躁,幻化为墨分五色的视觉万象,终返于天地间的过眼云烟。

水与墨,焚烧中灰飞烟灭的意味,生命姻缘遇见水的如胶似缠,在士人的绢素笔端,生华为怡神涤虑、澹志忘情,得清、静、和、寂的审美心识之道。至此,至美与至痛的生命两难,万般幽玄。

所有理想中的思想和美感的寄托,都脱离不了时代变革所附体的魂。中国当代都市发展的膨胀节奏正加速效仿美日等现代国家都市大湾区的成功模式。昔日田园都舍,村山树影的真实农耕社会已成旧影难觅,短瞬60 年的中国,由钢铁铸造的现代性愿景已呈现出梦想的乌托邦现实,人们艳羡中身体颤欢正当时。在恍惚的十年间,信息和网络互交的电子当代性再次又激活了兴奋绯红的当代中国人的躯体,奇异新思想和手段的创造无处不在刷新时空。

水墨,这个曾经附体于旧时代文明身上的文士灵魂的魅影,何处焚烧并期待何时烟灭,倘若还能涅槃,那么再生形象的视觉文化能否匹配当下和未来时代躯体的魂呢?

分享到:

上一条:水+墨 | 武艺:无我 Selflessness

下一条:水+墨 | 张朝晖:从“材料自觉”到“文化自觉”

  • 发表评论
  • 查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