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永勍
TAN YONGQING
1990年 生于河北
2016年 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硕士
师从李睦教授
现任教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教师
编者按
谭永勍的肖像画看起来很单纯,很干净,常常还有点阴郁,在没有看到原作的时候很容易被画面人物的那种面无表情的空茫所吸引,以为他是那种极度注重个性概念表达的类型。实际上,不管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创作上,他都思考得很多,清醒而理性,包括在画面之中和画面之外。
他常常用大量的时间去修改某幅画上的一个细节,端详、揣摩,直到找到一种接近理想化的微妙的感觉为止。在越来越多人渴望尝试更多新东西的时代,谭永勍反而选择了约束和收敛,这种反向的坚定,在年轻的九零后艺术家中实为罕见。
正对且凝视的肖像2 100cm×130cm(尺寸可变) 数码绘画·艺术微喷 2016年
库艺术=KU:你好像曾经在一次讲座中说过,“对艺术而言,这不是一个创新的时代,而是一个寻找自我的时代。”在尝试了很多绘画题材后,为什么最终选择了肖像画作为你在艺术上寻找自我的载体?
谭永勍=T: 在现在这批肖像画之前,我的确尝试了很多题材和表现方式,大体上可以分成四个系列,由一开始非常写实的人物群像、我特别钟爱的老虎题材、带有超现实性质的绘画,一步步过渡到目前这个阶段,每个系列之间看起来差别很大,但它们中间都有一些元素是有相互契合的。
如果说目前的肖像系列和以前的几批画最本质的不同,可能是我心态的变化。以前的心情很紧凑,老是想在画面中表现出一个面貌,比如画面的冲突感,可能这也是不自信的表现吧,总希望画面承载一些什么,总觉得没有冲突这个画面就不够分量,没有意思。
差不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自己本身和画面上的东西都开始发生转折,倒也不是在画画中找到了灵感,主要是因为我在写自己的毕业论文,是这个论文给我带来的影响。论文题目起得有点大,类似方法论,两万字,写得不太好,但是我把在创作上需要考虑和没能解决的问题都放进去了。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体验,当你有一个一直找不到答案的问题,可以把这个问题写在纸上,就相当于别人提问,你来回答,解答完以后原本乱糟糟一团的脑子也就清晰了。论文写到后期,有一次,我画了我一个同学的画像拿给我导师看,我导师说,你这个画得放松一点,之前感觉一直在绷着。然后我就开始慢慢地尝试这个东西,开始画肖像,也包括自画像。
由平静引发的不安 45.5cm×36.5cm 木板油画 2016年
夕阳下的不安女孩 40cm×60cm 木板油画 2016年
KU:好像弗朗西斯.培根和罗斯科是你特别欣赏的两位艺术家,你觉得他们的绘画中分别是哪一部分最打动你?
T:培根的画面特别有感染力,非常独特。我曾经看过一本书,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培根的画面,分析他是怎么用一坨比较软的肉来破开那种特别硬的空间线条的。对罗斯科我本来没有什么感觉,因为国内的印刷品尺幅小也看不到细节,后来是去了欧洲,看到他的原作,当时他一幅特别大的画和贾科梅蒂、培根等几个大师摆在一条回廊上,那个气场把其他大师都打败了,从那时候起就非常喜欢他。
我对纯的抽象绘画不是很感兴趣,在我看来,罗斯科不是抽象绘画,他的画面里有很具象的东西在,培根也是这样。其实我目前最欣赏的艺术家还是毛焰,他画托马斯肖像,一年里只画个四五张,动作好象都差不多,但他会把它做的非常极致,在别人看来非常无聊的状况下找到极其禅意,得道高僧似的感觉,想要达到那种境界很难。我曾经有一个老师说过,你对一个东西理解有多深更重要,不是在这些画面注入多少因素。
沉思中的下意识反应 40cm×25cm 木板油画 2015年
不易捉摸的孤独女孩 40cm×25cm 油画 2015年
走入黑暗中的粉色衣服 80cm×120cm 木板油画 2016年
独立的情绪 40cm×60cm 木板油画 2016年
KU:你的肖像画人物的神情里似乎有一些日本当代艺术家画作的影子,比如奈良美智画的大头娃娃,但情绪却更少,那种淡漠的表情似乎传递出了人生的孤独、虚无和疏离感,这种感觉是你刻意要表现出来的,还是自然流露的?在创作的过程中让你感到纠结的是什么?
T:我不太强调观念这个东西。奈良美智他树立的是一个符号性的方向,这个本身没有问题,我之前也画过很形象的题材,但是画完以后自己就不舒服,慢慢就调整成现在这个样子。就像我刚才提到几个我喜欢的艺术家,都是以画面语言本身为先的,不是概念先行的那种。
我现在最纠结的是关于画面处理的问题,有些地方一直在调整,寻找各种可行性。这里不是说我预设了一种效果很难达到的那种纠结,我觉得画面处理好它自然会有一种个性上的语言和丰富度出来,而不把顺序反过来。就像我现在画的这幅画,最早是从电影《春光乍泄》里的获得的灵感,是梁朝伟扮演的角色端个碗在吃饭,后来慢慢就变成一个女性的形象了,我一直在改,比如这个手,既不希望画的软塌塌,也不想画的太过于写实,具体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我也说不出来,但如果感觉对了,自己就会知道。
后来我发现电脑手绘可以解决很多油画画面处理不好的问题,比如结构、造型,而且它很快,比油画快得多,但是如果用电脑把它打印出来,它是一个什么形式呢,算是一件艺术作品吗?在这一点上我也一直心存疑问。
苏菲的世界 120cm×80cm 木板油画 2016年
KU:你是否认为有些东西和感觉超乎目前人类的已有的经验认知之外?当你在绘画中碰触到这些领域时,会试图去把它清晰地定义下来还是让它模糊、但是自然地保持存在?
T:我以前画过一幅画,叫《亚当和夏娃》,我自己觉得很像科幻小说《三体》里的那种气氛,而且我一直对超现实的东西很感兴趣,很喜欢日本的浮世绘,它经常表现出来很多东西,其实都是跨越文化和时代的。
稍息的女孩 80cm×120cm 木板油画 2016年
KU:当自己的作品展示于人们眼前,你似乎会主动去探究自己的作品在观者心中形成的感受,这是不是意味着,你觉得绘画与观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开放式的?那观者的回应是否反过来会影响到你的创作?
T:是,我问过很多人对我的画的看法,每个人的想法都不是特别一样,有人说他比较注重我画面上的语言,问我画面怎么处理之类的问题,有的比较注重概念的表达。问多了之后,各个方面的回应都有了,这些看法互相之间会有一个抵消,所以我还是挺喜欢去问。
我不太注重观念的表达,不过内心也是有一定的想法,只是我不希望跟别人聊太多这个问题,因为这个东西也会引导其他人,影响其他人看我的画的感觉。你要是跟别人说太多概念上的东西,那这种概念就会扼杀人家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力,其实人家也会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我就希望多去强调我画的时候的感受,我是怎么去画的,或者是客观存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