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 010-84786155
 

水+墨 | 千叶成夫:当代日本“水墨画”存在吗?

作者:千叶成夫 日期:2018-01-28 点击:1885

千叶成夫

Chiba Shigeo

千叶成夫,1946 年生于日本岩手县,成长在东京。早稻田大学文学系美术史学专业博士后课程毕业。1972-1974 年,在法国巴黎大学附属美术考古研究所学习(巴黎大学博士)。2000 年至今,任东京国立现代美术馆主任研究员、日本中部大学教授。

编者按

千叶先生的文章明快而直接,一看就是有感而发,直抒胸臆。因为语境的不同,千叶先生面对水墨并没有很多情感上的纠结,也没有那种“先有结论再去讨论”的矛盾心理。而是直截了当的给出了自己的观点:水墨画如果不剖析打破自已,作为绘画不可能再有发展了。其实这一点对于中国的艺术家来说也并不是很新鲜的观点,虽然我们得出结论的过程可能不同。

另一点与中国的水墨从业者相似的是,千叶先生对中国水墨的唐宋时期是肯定的,虽然他认为当时的水墨也并没有做到“重现事物真实的本质”。而随著时代的发展,水墨最大的问题在于囿于自身的“牢笼”,将自己的形式,或者说“界限”看得过于重要,从而错过了作为绘画真正需要重视的东西,比如说人的内心,比如说生存的现实。

那么,如果我们全部打开,将水墨仅仅看作一种水性颜料与其他颜料混为一谈,自由的表达之中是否还能保留水墨的精神?千叶先生并没有给出答案,或许,这个答案只能留给艺术家个人的创造力了。

最后,千叶先生简略梳理了一下日本绘画发展历史的特点,其中谈的“诗”与“画”的关系,绘画与武士阶层的关系,现代日本画“不过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多色画”等观点,也可以看做是对今天水墨发展的一点参考意见。

关键词: 内心本质 形式 当下状态 诗 故事 解体

当代日本“水墨画”存在吗?

文_ 千叶成夫(日本) 译_ 刘丹姝

现在,水墨画如果不剖析打破自已,作为绘画不可能再有发展了,这个问题是很明显的。纵观历史从唐到宋的水墨画发展来看,本来水墨画是把人的心和精神映射出自然的活动,并不是再现现实中的自然。这是我的看法。但是,一直继续了再现自然这个方向并且不断深化;向花鸟、动物伸手,结果还向色彩伸手,最终还是容许了再现现实这样一个世俗性的发展。

早期的水墨画从唐代到宋代时期,从完成的作品来看,虽然似乎可以通过人的内心与精神映射出人们直观表面,可能是当时想要做的事情,但这并不是要重现事物真实的本质。我是这么认为的。这么看来,在那个时期人们脱离了继续挖掘内心本质的方向,把重心放在花鸟及动物身上,这样的倾向结果导致人们以世俗的眼光重现现实。

但在这之后,世界现代化建设加快了速度,阻止这样的趋势发展。要是只拘泥于像花鸟鱼虫那样的水墨绘画,虽然自然优美但毫无意义。不关注正视物象真实的存在,只局限于水墨表像是现当代水墨画重大的错误观点。据说是因为受到“形式”的约束。如果这样,就没有重视水墨和自然颜料的意义,不直视这样的现实而一概在意水墨,是现当代水墨画最大的错误。也就是说一直被束缚于形式。

因此,水墨画的自我解体;第一水墨画终究是以人心和精神与自然的关系为主题。与其说主题,是要回归这样一个基本构造的原点。把主题之外的诱惑固然排除,但是在超级现代化的当下状态还能描绘原来样子的水墨画吗?

第二,在不使用水墨之外的色彩这样一个原则上去思考,就算在今天,墨色的黑和作为辅助的余白的白,应该能表现出各种色彩。

第三,另一个可能性是,干脆不在乎水墨而利用各种色彩,各种画材打开心扉。也就是将它们归纳为大类的绘画的概念。这时候,在形式上已不是一般的水墨画,怎样能表现水墨画的精神便成为问题。这种答案只有画家自己能找到。由于答案所处地域不同其结果也是不一样的,历史与文脉各不相同,因此将它们用普通方式理解,去寻其特点也不是简单的事情。就算是这样,由于我是个日本人,让我来稍分析一下日本的情况作为参考。

日本列岛的美术,古往今来受从中国直接或者经由朝鲜半岛到来的事物的影响,便深入展开。事物的到来前后是有时差的,在中国前汉(西元前3 至2 世纪)时期存在的事物的抵达延迟的理由主要有三个;第一是主要是佛教绘画先行,然后他们已经形成了日本列岛的绘画的主流。

第二个理由是来自根源性的,其实也就是自然观的差异。定居在日本列岛的人们从来没有将自然物件化,而是与自然一体化。日本列岛的土地水空气就是这样的事物。从不将它们物件化,因此也没有表现以及描绘它们。

第三由于日本的特殊情况,12 世纪中国的水墨画刚刚输入到日本的时间(已经在中国诞生1500 年了),接收它们的知识阶层是僧侣,对他们来说这些绘画是诗,并不是画。画是附著于诗的“插图”。所以日本人自己开始画水墨画(山水画)是从13 世纪后半期。就算那样水墨画(山水画)依然是“诗”,并不是“画”。

在水墨画抵达后的200 年间只是停留在输入的阶段,现在一想真的是很奇妙的事情,但那却是事实。那也就是日本当时是文学优先的地位(其实现在也是)。画是表达故事的手段,故事是主体,绘画是随从。就是因为有这样的背景,在当代日本有了漫画,动画,插画等将故事为核心的形象表达在当下流行。就这样,日本的水墨画成就凸显而出只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出类拔萃的画家也只诞生了一小部分。再往后,就是一些有教养的武士的兴趣爱好罢了。

作为附言我在这里提出,现代化之后,一般被称为日本画的事物,和在全球化时代意义下的水墨画有相似之处而并非一样的。既便使用自然的岩料,也使用一般的水性颜料,不过就是一般意义的多色画。主题也各种各样,山水风景也不是表现的主体,一概归类到普通的油画更为合适。一直专注于形式的结果,就成为了不过是一直在解体的事物。

分享到:

上一条:水+墨 | 王彦萍:世界或社会给我的感知始终没有脱离“屏风”

下一条:水+墨 | 戴光郁:“绝望的水墨”

  • 发表评论
  • 查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