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千惠
Gao Qianhui
高千惠,艺术领域教学者、艺术/ 文化书写者、客座策展人,香港亚洲艺术文献库学术顾问。研究领域为现代艺术史、艺术社会学、文化批评、创作理论与实践、艺术评论与思潮、东亚现( 当) 代艺术、水墨发展、视觉文化与物质文化研究。
◎
高千惠(中国台湾):
中国水墨的研究方法还有待开发
采访人_朱立彩
库艺术= 库:西方艺术都是以学术观念来划分,如印象主义、立体主义、极简主义,水墨却是一种媒介分类,我们在此基础上对水墨进行探讨是否还有意义?
高千惠= 高:中国水墨以媒介作为分类,是中国水墨论者的一种保守选择,正如西方绘画如果以媒介作为分类,可能只能在蛋彩、水彩、油画、丙稀打转,剩下材质研究的意义。从扩张的研究角度出发,中国水墨自然也可以学术话题来划分,虽未必需要参照西方的“主义”方法,但同样可以用“思想内容”或“美学主张”来探讨。事实上,中国水墨也有写实、写意、写形等“主义”式的脉路,也有叙事、表徵、隐喻、寓意等表述方法。
我认为中国水墨的研究方法还有待开发,若只是不断强调水、纸、笔、墨的材质特质,研究空间上自然比较狭窄。
◎ 在上海内山完造寓所前鲁迅与日本铃木大拙等人合影
库:您认为水墨应该被视为一种媒介还是一种文化传统?
高:我认为水墨是一种透过特殊传统媒介,造就出具地域艺术思想的美学表述方法。使用媒介的文化生态与创作生产过程,已形成一种文化传统。
◎齐白石 岁朝图 1945
库:中国台湾地区水墨艺术经历了现代主义思潮的洗礼,“正统国画”之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衰退期等一系列发展过程。时至今日,您认为台湾地区水墨艺术发展到了哪种阶段?
高:近代台湾地区水墨艺术发展,从明清文人画的仿拟风格、日本的胶彩、战后的抽象水墨、解严时期的本土水墨,一直反映出时政氛围下的影响。进入21 世纪,我认为台湾地区水墨艺术家比较重视个人美学观,会在地域性、民俗性、日常性、或水墨美学本身寻找个人风格的建立。它未必被视为一种民族艺术,而是更接近是某种生活观念的选择。
◎屿本昭三 行动绘画 1956
库:艺术发展可以包含艺术形式的发展和时代精神的发展,在艺术形式的发展过程中,台湾地区水墨与中国内地水墨有什么区别?
高:在比较上,中国内地水墨艺术家背负较大的国族文化影子,主流者多延续了文人水墨精神的再复兴期待,无论传统或跨媒材,多再现出古典水墨的观念、情境与氛围。台湾地区水墨以渡海三家为学院派的师承传统,经过表现主义、现实主义的解放,多视水墨为一种表现工具的选择,作品多呈现超现实般的心象内容。
◎吉源治良 白圈 1962
库:除中国之外,日本、韩国同样拥有自身的水墨传统,并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做了很好的衔接,从他们身上我们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高:日本、韩国的传统水墨受中国绘画影响,现代化过程则受西方艺术思潮中的形式、观念、行为影响,显然,他们并不刻意排除影响性,但最后还是能转化出一种文化美学的特质。其间,美学论述者、思考者的出现非常重要。只有思想的平等对话,艺术才能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突破形式与内容的模仿,获得转进。
◎井上有一 作品
近代日本美学或艺术论之研究者大都是禅学家,如西田几多郎(1870-1945)、铃木大拙(1870-1966)、九鬼周造(1888-1941) 等。战后的西方,从抽象表现主义中出现线性、形势、书法、身体,以至行动绘画的发展,多少均受禅学实践的影响。例如,关乎易经、禅学、无常、当下、存在、荒谬、偶发、解构、不可知性的哲思,在1950 年代至1960 年代的前卫思潮中已不断交错出现。1950 年代西方的抽象表现主义与行动艺术,虽领前卫艺术之风骚,然而二战之后美国重要的许多艺术家大都深受日本禅学大师们的影响。禅宗思想在著名的美国黑山学院(The Black Mountain College)后期更产生作用力。
◎马瑟韦尔作品
日本1950 年代中的“具体派”曾试图冲破东方静观的禅文化哲学,进入了内爆式、无政府状态的新精神领域,以寻求从军国主义的审美观与价值观中解放。至1960 年代后期,面对物欲所带来的经济复苏,“物派”的理念,则已由身体与物质互动的能动性,转回物性与空间的存在状态,成为日本另一支前卫运动。韩国的李禹焕则曾发动了日本艺坛对物派的讨论。1972 年“物派”运动趋弱,李禹焕的艺术创作逐渐转向平面绘画,并成为“韩国单色画”运动的要员。这段美学交流的历史经验,使日韩艺术在当代艺术思潮中占一席之地。
◎刘国松 太空系列-赫赫之光 90cm×84.3cm 水墨纸本 2012
库:水墨看似是一个具体领域,但内部有许多细分的流派,在展览中如何对这些流派如何进行分类?
高:这是美术馆级的策展研究工作,有很多观看与诠释的角度可切入。水墨领域需要美学者、艺术史者、思想者共同介入,才有可能整理出有系统的水墨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