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 010-84786155
 

水+墨 | 石虎:“象”是中国艺术之“魂”

作者:库艺术学术研究部 日期:2018-05-15 点击:2430

石虎

SHI HU

1942年出生于河北省徐水县。1958年入北京工艺美术学校。1960年入浙江美术学院。1977年任职于人民美术出版社。现居北京。

展览

1979年 出版非洲写生集

1982年 南京博物馆个展,南京,中国

2013年 “石虎书画大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观点摘要

关于抽象的讨论,在中国恐怕首先要有一个和“抽象”对应的概念——象——的讨论,如果两者都能够共同讨论的话,那就会发现区别,那这个问题就清楚了。如果只沿着西方的路去讨论抽象,不管我们承不承认它,或者说它是个“伪命题”,但它已经是一种现实存在,但“真”的东西是什么,这一点还是不清楚。

视频资料:叠幻有中 神来虚静

◎ 小品4 41cm×41cm 纸本水墨 2014

“象”是中国艺术之“魂”

口述:石虎 整理:于海元

一、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抽象画”

这么多年来一直在谈抽象问题,我对“抽象”这两个字本身,感觉有点伪命题的味道。康定斯基是抽象派的鼻祖,他最早是画具象的,有一天画布放倒了,他一下子看到了很激动,说我什么时候画出过这么好的画,后来发现是放倒了。他从而受到启发,从那开始研究离开具象的形体为什么放倒了会那么有冲击力。他就觉得这是线条块面的关系,后来他从中引申出了一个理论,被称为是抽象派的宣言和圣经。

但那个东西其实并不成立,三角形代表什么,方形代表什么,实际上这个形态本身应该是没有一个客观属性。就好像红颜色你可以说是代表鲜血,也可以说是代表革命,也可以说是代表鲜花,这是个很幼稚的命题,根本就是离开了人的心灵关怀。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和感受,会给予色彩和形态一个不同的关照,这完全是受心性的支配,所以“客观的形态代表什么”这个命题不成立。由此而产生的抽象画这个概念,康定斯基本身都怀疑,因为凡是画到布上的笔触都是具体的,所以他也离不开具象,只不过是用不同角度观察具象的时候产生的陌生感。

◎ 无法山石道任意 是以无知才有为 140cm×68cm 2014年

有一次我在画瓷板,刚画了几笔,几位年轻艺术家就说这几笔好!我说好在哪?他们说你这个山水很灵动,非常抽象,可以不画了!其实我是在画一个人。好,我后来就签字,一幅山水画完了。这是一种发现,有时候是自己给予,有时候要有神启,要“天人合”。这都是属于中国学问的思路。我的东西一定都不是抽象的,每一个字都是按照传统的笔顺,都有结构,只不过我给予你的是一种陌生感,这种陌生感是由我来重新给这个字或者这个书法一种新的象体。陌生感到一定程度那基本就被认为是抽象的。

那么,有没有离开万物的一种心性?我要问这个问题。不管你怎么画,画什么,艺术家归根到底是画心性。有没有离开万事万物的心性呢?这是属于哲学的范畴了。最简单的道理是存在先于意识,你抛弃了具象的存在,专讲心灵意识,这是个伪命题,不成立的。实际上,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抽象画,你要讲这个东西有意思,讲来讲去是离不开万事万物的,否则抽象画的内涵是讲不出来的,因为没有一种心性和万事万物无关。王阳明有一句话讲的最彻底:心性即万物。人的所有灵感、灵性都来源于客观世界,因此不管你用什么方式表达,多么的含蓄、隐晦,就算用尽所有的艺术手段,它的根还是属于具象的万事万物。因此,抽象画这个命题可以取消。

◎ 根爪峦崖隙 沐风汲露生 排云苍翠色 不与万棵同 140cm×68cm 2014年

二、理性压抑情感谓之“蛮”

不是搞抽象绘画没有意义,是说沿着西方人的美学思路,用这个来取代中国的“象”文化的发展,这是截然不同的两条路。他们可以说是用西方的话语权来强蛮中国文化。为什么我上世纪80年代写的文章取名叫《蛮梦》?这个词源于席勒。中国最早翻译席勒的哲学,都是用文言写的,其中有一句说:“理性压抑情感谓之蛮”。中国上世纪80年代的画坛,就是接受了西方的理性来强蛮中国画坛,来压抑中国人对美的感受,所谓之“观念转变”,完全都是一种荒谬的无视中国人心性的一种做法。所以我认为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美术可以说是误导了一大批人。所以,西方的理性压抑中国人的情感,可以说是中国近代美术史的一个基本的现状。

中国人加入抽象潮流做出点成就的也就是赵无极和朱德群,这两个人也很聪明,拿中国的元素来加入法国艺术潮流。但是这个成就是属于西方美术的成就,和中国美术无关。因为他们加入了西方艺术,也就不可能再对我们的线条艺术有什么贡献。包括后来的人把中国的书法作为一种元素纳入装置去搞各种噱头,都不能佐证中国美术的发展,而是属于西方美术的一个现象,只不过是东方人使用了东方元素进入到西方艺术运动之中,这是个很清晰的问题。

◎ 又是中秋夜 明月照川山 140cm×68cm 2014年

◎ 自为心灵转注 木而石 树而山 无需面面俱到 140cm×68cm 2014年

三、“象”即“不是而是”

关于抽象的讨论,在中国恐怕首先要有一个和“抽象”对应的概念——象——的讨论,如果两者都能够共同讨论的话,那就会发现区别,那这个问题就清楚了。如果只讨论抽象,沿着西方的路去讨论,不管我们承不承认它,或者说它是个“伪命题”,但它已经是一种现实存在,但“真”的东西是什么,这一点还是不清楚。

我在一篇文章《纹象篇》中就说不要谈抽象,谈“象”更能够回归母语,回归到中国人、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象学这个东西很深,中国人老早就有“象”的概念,特别是魏晋玄学讨论过“象”,但自那以后就中断了,说他们是空谈误国,实际上魏晋玄学是达到了中国“象”理论的最高峰,是妙门中的妙门。我写过好几篇文章专门谈“象”,《纹象篇》《象论》等等。象是明确的,它不回避具象,也不回避无形。“象”是心性的产物,“象”即是万物在人的心性中经过酝酿,经过发酵,他自己心灵中对事物的一种感怀和一种情感。它是“心象”。可以说解释灵感最好的一个词就是“象”,你心灵有“象”产生的时候那就是灵感了。

◎ 松壑图 140cm×68cm 2014年

我经常涉及到一个概念,就是“不是而是”。这有点像“假借”和“转注”的意思。“象体”是属于心灵的一种感悟,是心灵对这个事物形态的一种创造和给予,所以是属于心的,而不是客观的。所以心象本身往往要“下岗”眼睛这个警察的监督,自己去创造这个形态。这时候创造出来的很多东西就会涉及到一种“不是而是”,而不是“不似之似”,它根本不是在像或不像上下工夫。通俗一点解释,比如说你游黄山时看到几块石头,有人说这是“猴子望月”,其实根本没有猴子,也没有月亮,但是它产生一种“象”,俗一点说就是“猴子望月”,你也可以说成是别的,“望夫石”等等也可以,但是总而言之,是把一块石头变成本来不是它的东西。

◎ 历历山川匿文化 140cm×68cm 2014年

四、中国的艺术传统中充满“象”的表述

“象”在进入一种具体的语言实施的时候,应该有很广泛的天地。它不光是抽象,抽象在象体里面只是一小部分,“象”包含更广,包括根本不是这种东西的东西也可以纳入象体来表达。就好像中国的“兴”言一样,中国传统的民歌也好,诗也好,“兴”言占很大的比重,这也是中国的“象”传统,它是无形的,无形到什么程度呢?无形到可以乱讲。

陕北民歌开口第一句唱:“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唱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什么意思也没有,但你说它没意思吧,他又把一个陕北男子汉蒙着羊肚子手巾的那种黄土高原气息给唱出来了,交代了一个整体的气息和背景。下一句又唱“见面容易拉话话难”,这就是开始表达男女之间的情感。

◎ 思巍巍崛腾有兴国 137cm×35cm 2014年

黄土地那里的“兴”言很有意思的,第一句唱“正月里来正月正”,这很俗,什么意思也没有。接下来“大花眼眼两盏灯,弯弯眉毛两张弓”,然后突然来一句“你说心疼不心疼”。一个很悲惨的命运的叙述就开始了……这就是“不是而是”,他不是具体的描写,类似于西方小说的写法在中国叫“直赋”,西方文学只有赋没有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将盛开的桃花的美丽比之于女性的魅力与成熟,要是把她娶回来,定能使家庭兴旺融洽。这种朴素的表达都是一种象体,充满着象征与隐喻的转换。这种“兴”言在美术上是属于“象”的表述。“兴”其实就是“不是而是”。

美术方面,民间传统的刺绣和剪纸都充满着象的表述。我原来收藏过陕西很多绣片,甚至还有明朝的绣片。它感人的地方在哪?那都是一些以前的大家闺秀或者说比较富裕的人家的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绣的,就像歌中所唱,针针线线真都是绣给心上人的,那种安静,那种潜心,那种纯洁都能看出来,非常美!包括民间剪纸,那些老太太没有上过美术学院,但是看剪刀处理每个转折都是很高级的书法,很有力,很老辣,拙味十足,整个憨厚朴实的气息都埋在里面,你一下子就想到那个时代,那时的中国人世世代代累积下来的那种厚重,那种情操,这也都是中国艺术的“象”,类似的很多很多,丰富极了。

◎ 笔墨松石捕苍华 140cm×68cm 2014年

中国的诗书画都是相通的,书法里面关于“象”的表述更多,看行书、草书和楷书之间的那种转换就知道了,有时候本来是很多笔划的,他一带就把很多笔划的感觉带出来了。有时候写“口”字,上面一道下面一道,这边往上勾一下,这边往下拉一下就是“口”了,这个里面都是象体,就是说它的“象”不变,笔划可以变。“福”字可以写100多种变体,笔划可以变,但象体不变。一个艺术家有时候在作画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形体和事物之间的这种“假借”和“转注”的魅力。比如说我画一个人,画完就发现这个人变成一个裙子还差不多,画完以后又发现这个东西横过来变成一个山水很有味道,很生动。这种发现是什么呢?就是说笔墨在纸上的形态给你的诱发,所以作画有时候不完全是这个人在作画,这些形象本身会有天的意志和神的启示来重新告诉我这应该怎么画,这和康定斯基把画倒过来看道理是一样的。

◎ 小品2 41cm×41cm 纸本水墨 2014

五、“象”是中国艺术的“魂”

所以“象”在中国的文化中实际上是一个很普遍的存在,但是当代中国人不重视它也不研究它,专门喜欢研究抽象,最后搞的都是模仿外国人的东西,没有什么创造,这种东西实际上是欺骗自己,也欺骗人家。我们国家长期以来有一种倾向,就是美术学院是教大家技术,不是教艺术。人自身的原创力没有了。自己的感受是什么?这个被置于脑后。所以我说要回到造字之初,回到造笔之初,这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历程。

关于“象”的学问有机会应该进一步阐述它,总而言之,如果讲艺术的“中国性”“中国魂”,其实就是讲中国的“象”。它提供给了我们一个继承传统、挖掘传统和开拓自己艺术面貌的一个可以广泛借鉴的理由。我们完全有可能对我们祖宗的东西进行展开和再创造,我们有很多营养,有很多丰富的矿藏可以去开采,不要老搞山寨版的肯德基。

◎ 小品 41cm×41cm×4纸本水墨 2014

分享到:

上一条:水+墨 | 徐洁:艺术家不应该被任何概念所捆绑

下一条:以抽象的名义 | “集结与聚变——五工师生作品展”在悦·美术馆隆重开幕

  • 发表评论
  • 查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