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 010-84786155
 
您的位置: 首页 > 个案研究 > 心与手

心与手 | 侯珊瑚:心之态,形之态

作者:《库艺术》学术研究部 日期:2017-06-13 点击:2947

侯珊瑚

HOU SHANHU

1962 年出生于中国北京

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

曾旅居美国纽约和奥兰多

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自由艺术家




编者按


侯珊瑚的抽象水墨是一个个例,她的创作思想和方法,既不是中国传统概念上的笔墨表达,也不是沿袭西方抽象绘画的脉络,而是偶然天生,自成一派。


对侯珊瑚来说,每次提笔,都不啻于是一次未知的探险,也是一次返璞归真、摆脱一切羁绊和既定规则的艺术之旅。心之所至,无滞无碍;天地万物,纤尘不染;既如混沌将开,也似婴孩初啼。其间层次、长短、深浅、高低、内外、实虚,柔和淡泊的性情与纵横捭阖的胆气结合在一处,共同作用于宣纸的方寸之间。


在她的画面中,心与手,人与物,水与墨,既相互牵制也互相成就,加上中国文化长期环境的浸染与西方艺术环境下的独特领悟,抽象水墨在侯珊瑚这里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的形式, 更已经成为了她生命的形式和情感的符号。



态象系列 TW1606  85cm×69cm 纸本水墨 2016


心之态, 形之态

The dynamic of heart and form


采访人_ 李砚


库艺术=KU: 您以前作品的面貌跟现在的差异很大,能不能谈谈当初是怎么从具像的油画转向抽象水墨的,这个过程是突然的吗?


侯珊瑚=H: 这个转变过程其实很漫长。我是1983 年从军艺美术系油画专业毕业的, 在大学里受到的是写实油画基本功的训练,像《八女投江》( 与母亲邓澍合作, 现藏国家博物馆) 就是那个时期的作品。后来, 我除了油画以外也搞过一些壁画创作和设计, 接触到很多不同的材料, 包括: 陶瓷、浮雕、版画等等, 对各种媒介的尝试,一直兴趣比较广泛。1993 年我和我先生去了美国,开始时为了生存,从事过很多其它工作,很多年没有机会画画。但在纽约的那几年里, 一有时间我就去看博物馆, 了解西方的现当代艺术, 也一直都没有放弃对艺术的思考。


当经济状况好转一些后,我重新又开始画画。最初选择水墨的原因, 是当时家里只有一些国内带去的宣纸和墨汁。刚开始的时候,我既没有什么想法, 也没有任何概念和目标, 完全是一种玩儿的心态。我在宣纸上做了大量的试验, 用水墨与西方的各种水溶性颜料相结合,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水墨媒材所特有的形态和元素, 并试着把它们提炼出来,形成自己画面中的语言符号, 并在各元素之间建立一种协调的组合关系。


对抽象的理解和认识, 也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逐步深入的。尤其是通过对水墨语言特性的了解,使我对中国绘画和东方哲学思想有了进一步的体悟和思考。可以说, 在认识水墨的同时, 自身也有了转变, 甚至逐渐影响了我的性格和世界观。



态象系列 TBM1617  136cm×69cm 纸本水墨 2016


KU: 在这个转化和蜕变的过程中是否有纠结和怀疑,您当时面对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H: 纠结和怀疑是必然的, 因为在一种新形式的发现、建构和成长的过程中, 一切都是未知的。我经常会处在一种不明的状态, 每走一步都是一个疑问。有时自己也不知道某种方法是否可行, 走过很多弯路, 总觉得心里的感觉不能在宣纸上顺利实现。尤其是水墨材料灵活多变, 难以驾驭, 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只有当你顺应了材料的特性, 与它达成默契, 掌握了自己的一套方法之后, 才能进入一种相对自由的创作阶段, 而最初的寻找过程是相当痛苦的。


正像你们这一期的专题“心与手”一样, 如何能够达到心手相应,这之间的距离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



态象系列 TBS1614  46cm×70cm 纸本水墨 2016


KU: 在这期间,当您在进行各类水墨实验时,是否有意在画面中寻找一种文化上的归属感呢?水墨对您来说更像是一种亲切有熟悉感的材质,把它作为创作上的元素拿来一用,还是出于某种蕴含丰富的精神上的吸引力?


H: 虽然我对水墨媒材传统的绘画技法并不熟悉, 完全是在摸索中去寻找自己的方法, 但是, 水墨确实让我感到亲切, 尤其是当我在美国生活20 年, 在西方文化环境中的时候。但我觉得, 水墨对我的吸引力, 主要还是在于这种材料的特性比较适合自己的性情,它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 有一部分是无法掌控的, 所以, 总会给我带来意外的偶遇或惊喜。


水墨本身所特有的东方魅力是其它任何材料都无法代替的。它当然不仅仅是一种材料和媒介,而是确实能够直接构成语言表达上的文化属性与特征。但是如何从这种东方古老的媒材中,找到一种新的语言形式,表达出当代人的视觉审美诉求,是我一直寻找的东西。


态象系列 TB1508  248cm×124cm 纸本水墨 2015


KU: 您的作品用色时而厚重含蓄,时而清新灵透,尤其是当您用比较清澈透明的颜料与墨色统统作用于画面之上时,有类似于一种中国画中常出现的空境,您认为这更多来自于女性自身的特性还是更偏向于中国哲学中的意蕴?


H: 也许是东方人特有的一种气质吧。我对东方传统文化的了解,应该说, 来自于家庭环境从小的熏陶。我父亲以前画国画, 后来也画油画和壁画, 喜欢收藏一些古董。我对东方艺术的懵懂理解,是从那些石雕和陶瓷的造型与质感中体会到的一种韵味。


我还记得小时候, 家里的墙上总是挂着一幅齐白石画的鱼,寥寥几笔, 栩栩如生。画面的上方是一条大鱼的尾巴,头部在画面之外, 几条小鱼在周围游动, 背景完全是空白的, 没有画一丝水纹,但却能让人感觉到水在流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这种留白、空灵的意蕴, 给人营造出一种逸想的空间, 以无胜有, 这就是东方人的智慧。


在很多方面,东西方在艺术观念上起初是不同的,但随着人类文化的相互影响、碰撞与融合, 艺术在不断变化中逐渐趋于大同,尤其是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借鉴学习是必然的, 但融合不等于失去自己。


态象系列 TY1609  69cm×136cm 纸本水墨 2016


KU: 当您把明快的水溶性颜料与传统水墨颜料共同作用于宣纸上的时候,所产生出来的那种特殊效果,似乎跟显微镜下的细胞有些类似,开放而具有生长机能,流动且具有渗透性,您这方面的创作灵感是否来自于水墨本身的实验,还是与自然界中观测到的生物肌理有关?


HU: 水是生命之源,自然中所有的生命现象, 都与水的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水与墨的结合, 又能使运动中的形态在宣纸上呈现出来, 但如何能够从这种自然天成的现象中, 发现新的可能性,提炼出自己的符号语言, 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任何一种内在的愿望或精神, 都必须借助于某种媒介和手段来表达。


“态”是我一直以来研究的主题, 它与传统概念上的笔墨表达方式的不同在于: 在造型上, 既不是传统的水墨用笔和文字的变体,也不是西方抽象的理性结构。而是在身体与媒介的互动状态中,强调即兴动作的偶发性、流动性和不确定性等因素,将生命运动迹化的墨象“形态”作为语言表达的载体。在墨色的运用上, 不是传统概念一笔中的“墨分五色”, 而是理性地将墨分解为:极黑、深灰、浅灰等不同的明度层次。并将水墨与色彩的透明、氤氲、渐变等施色的运用,控制在有明显边际的水态色域中,在画面中形成不同的“质态”对比关系。


我在画面中所运用的造型方式,一方面,来自于水墨媒介本身的自然“质态”;另一方面,来自于内在的精神状态。流动的意识通过身体的运动和把控工具的动作,直接导致了造型的产生, 这种造型可称之为“态象”, 它是内在生命的自然流露与显现。“态”既是一种“生命的形态”也是一种“情感的符号”。



态象系列 TW1602  136cm×69cm 纸本水墨 2016


KU: 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当您对待所有画面中的元素和它们逐渐组合和生成的过程的时候,您并不是完全站在一个主导者的立场,而更像是一个观察者,跟随者,记录者?


HU: 在与水墨的接触中, 我越来越体会到, “心与手”、“人与物”的关系都是相互的。必须把自我摆在一个适当的位置。过份的主观其实是在遮蔽自己的眼睛, 要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 学会观察与聆听, 接受与顺从, 才能在不经意间, 发现世界的奥秘, 那永恒的自然秩序, 一切创造与生命的法则, 在每一个微小的事物中,无处不在。



态象系列 TYM1610  60cm×97cm 纸本水墨 2016


KU: 您在创作中似乎不太喜欢预设画面中的元素或关系,也不喜欢画草图或在脑海中设计一个最终的效果,而是更依赖于自己内心的直觉?


HU: 我不喜欢在画之前有预设的命题或构图,否则会影响自己的自由发挥。“在无形中寻找结构, 正是抽象的深刻意义。”我喜欢在过程中寻找, 画面中所有元素的生成, 都依赖于它们各自之间的对比关系。


我比较注重创作方法和程序的建构, 抽象绘画的关键是建构一种有机的符号表现形式, 它仿佛是有生命的。各元素之间的内在结构相互联系和依存, 并在运动中, 不断变化、游移、演变和生成。一切变化都必须遵循其生命形式的内在规律。



态象系列 TYM1611  60cm×97cm 纸本水墨 2016


态象系列 TW1616  180cm×96cm 纸本水墨 2016


KU: 所以说,艺术创作实际上是您感知世界的一种方式,通过艺术这种媒介您才进一步的了解了自己,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各种事物背后运转的规律?


H: 对, 艺术家与媒介的关系就是“人与物”的关系, 物质媒介与生命意识相互渗透与融合的过程,就是“心与物冥、天人合一”的本质性体验。


抽象艺术为我打开了一扇大门, 让我能够从另一个视角观看世界,同时也认识自己。它给我带来了全身心的改变,感谢上帝赐予我的这一个宝贵礼物。


我想, 如果一件事情,能让你反复去做, 并乐此不疲, 它必然对你的生命蕴含着某种特殊的意义。既然抽象艺术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探险之旅, 又何必在乎结局如何, 珍惜过程中的每一天, 就让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分享到:

上一条:心与手 | 郑连杰:沉浑素美,奇异幽怀·一个人的艺术革命

下一条:心与手 | 蓝正辉:以艺术为2016年“东西方相遇”赋予新意义

  • 发表评论
  • 查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