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 010-84786155
 

在山中 | 洪凌的“歌唱”——诗人祝凤鸣专访

作者:库艺术学术研究部 日期:2017-09-14 点击:2322
洪凌

HONG LING

『  ……我想洪凌最让人感动的,还是他对大地本身生命力的表现。他的山水不是南方,也不是北方,他是综合南北,就是一个大的山水概念。我称之为 " 山水的原型 "。它是幻化出的,而这个幻象肯定跟心灵相关……   』

库艺术 = 库:您觉得徽州,特别是黄山,在中国的山水绘画中有怎样的文脉渊源?

祝凤鸣 = 祝:有两个重要标识,第一,黄山是唯一以中国人文始祖黄帝命名的山;第二,在中国诸多画派中," 黄山画派 " 是唯一以山岳命名的画派。

谈到黄山的历史有几个关键人物,第一是轩辕黄帝。传说轩辕黄帝曾于此炼丹,所以我们这里有很多以神仙命名的山峰,比如 " 仙人指路 "" 仙人峰 " 等等很多。我曾教书的一个地方叫仙源,就是神仙的源地。那里每年有很多纪念轩辕黄帝的活动。第二是李白,李白来过黄山,写过与黄山有关的诗篇。另外还有个拐点人物,是明代的普云和尚,他是当时修葺黄山登山道的人。在他所处的十七世纪初期,是没有上山道路的。普云和尚修了登山道以后,徐霞客两次登上黄山,写下了《黄山游记》。再后来,明末清初 " 新安画派 " 崛起,以渐江为主,以及后面的整个 " 黄山画派 "。晚一辈的有石涛。石涛到扬州后,开启了清代后期的一些画派,比如 " 扬州画派 "。

黄山云海

黄山是一座道教名山,同时也是一座佛教名山。今天我们一般认为道教名山是齐云山,佛教名山是九华山,但是早年黄山的道教、佛教鼎盛是高过这两座山的。在明代黄山有 19 座寺庙,其中 7 座由皇帝赐写了匾额。

黄山文化真正的崛起还是南宋之后。当年整个宋室南迁,定都杭州,黄山和杭州有新安江相通,交通便利。当时的一些终老林泉之士就来到黄山,黄山也因靠近国都,人文璀璨。这个地方经济富庶,后来明清之际 " 徽商 " 的经济基础奠定了黄山的人文灿烂,这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关系。

洪凌 索深咽 250cm × 200cm 布面油画 2016

库:黄山为历代山水画家所师法,甚至有以黄山命名的山水画派,这就把自然风光和人文传统结合到了一起。为什么黄山可以做到这一点?

祝:在北宋以前,山水画是以北方为主,包括太行山、云台山等很多名山。南宋以后,文化重心南迁,所以描摹南方山水也是势在必然。另外,黄山与北方山有区别,北方的山是以岩石为主,很少见云海;而南方的山是云海滔滔,变幻莫测,春夏秋冬季节分明,颜色变幻特别大。所以黄山也是得自然之助力。黄山管委会编过一本历代画家画黄山的书,里面统计了三百多位,从古代一直到傅抱石、吴冠中。

当然 " 黄山画派 " 最厉害的还是明末清初,以渐江为核心,以及他身边的程嘉燧、戴本孝、查士标、孙逸等,这些画家特别厉害,后来又加上石涛、梅清。梅清是宣城人,而石涛是云游到了宣城,他是明王朝的后代,加上这些外地画家的介入,他们以描摹黄山为主,因此命名为 " 黄山画派 "。继之以后画家层出不穷,构成了中国近现代绘画的高峰之一。

我认为渐江还是一个明代画家,虽然在时间上他属于清代,但他的心灵感受是明代的。因为清兵入歙县时,他已经 36 岁了,心灵完全培育起来,他后期的绘画无非就是抒发他的文化感受。后来梅清介绍石涛加入,又把黄山绘画为之一变。石涛师法宋元,但他的画特别变幻,所以石涛是个拐点,他从渐江那种冷峻抽象的线条一下变成变幻莫测的山水,开启了清代绘画。实际上这也反应了两个朝代艺术的变迁。

渐江 黄山云谷寺静思图 84.3cm × 42.4cm 纸本水墨 清

库:中国山水和西方绘画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并不是对景描摹,画的更多的是个人内心的一种情怀,不管是渐江、石涛还是八大,他们的画里都体现了个人的一种抱负和身世运命,这也是山水画和风景画之间最大的区别吧?

祝:中国山水画是画家内心的精神肖像,是他人格的反映,而西方风景画是描摹一个对象,虽然也很诗意,比如巴比松画派。但中国画家可不是描摹山水,实际是像幻灯一样把自己内心整个的精神状态投射在宣纸上,因此中国绘画是关乎个体生命的,它是真实的。这跟中国整个的宇宙观、自然观有关。石涛的命名就是 " 石头 ",而绵延的黄山就是 " 波涛 ",在整个历史的沧海巨变中,石头就像海水,之后它又凝固成石,凝固以后又变成海水,这反应了中国一个最重要的宇宙观,就是 " 生生不息 "。宇宙是一个周流的世界,万物之间有 " 气 " 在贯通。 " 气 ",形成了中国绘画一个重要的哲学基础。

" 气 " 这个词很难翻译,它就是中国的宇宙观,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 气 " 的本质就是生命力,是一个连绵不尽的生命力。庄子讲我们不要用耳朵听,要用 " 气 " 听,我们耳朵听到的是有限的声音," 气 " 可以抵达宇宙的核心。石涛也说过,我的绘画灵感直接连着宇宙的中心。所以在中国的宇宙观之中,人是很渺小的,他把自然当作母亲依赖于她、感受于她。不是像西方人那样把自然作为研究对象,这就构成了山水画和风景画的一个重要的人文精神的不同。

黄山古代曾有一个画家叫雪桩,后简化为雪庄。这个画家特神,他一直坐在那里看山,大雪不断飘下,最后把他埋住了,他却像木桩一样浑然不觉。这就是中国画家寄情于山水,安顿在自然之中,他是用心灵来感受,而不是用眼睛来感受。所以中国绘画有一种 " 游观 " 的思想,假设风景画只看到对面,有一个特定的地平线和焦点,中国的画家则像飞行器一样,他可以一下腾空俯瞰,再一下就飞到一个树根边上细观。所以中国山水画不是绘画和美学的范畴,而完全是一个精神的范畴,是人和自然彻底交融、打通,这个打通的核心就是 " 气 "。我们看宋代绘画,能感觉到风似乎从画中的山上一直吹过来。

洪凌 龙吟 200cm × 280cm 布面油画 2017

库:洪凌在您刚才所说的这样一条脉络里边,是唯一的一位油画家。他在黄山扎根二十多年,您怎么看待洪凌的艺术和刚才所追溯的这条黄山文脉之间的关系?

祝:我认为洪凌艺术的核心还是继承和弘扬了黄宾虹的绘画。黄宾虹说过一句话 " 山川浑厚,草木华滋 ",黄宾虹是把中国的民族性变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力量,万物葱茏,不断生长。他为了表现山脉的生命力,就画 " 夜山 "。我看《黄宾虹画语录》里有一段特别感人,他说我可以画夜山,但是夜晚山中村民的低语我怎么画?黄宾虹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他是想把整个生命力和盘托出。所以黄宾虹以 " 六书会意 ",一个拟音,一个象形,用书法慢慢来求这些声音。

洪凌恰恰继承了这一点。洪凌的绘画是茫茫苍苍,混混沌沌,他不是画哪一座山,而是画我们整个混合交融的大地的 " 原型 ",他是表现大地原生的这种生命力。从渐江到黄宾虹,一个是枯寒冷寂,一个是草木华滋,但实际上他们整体上想表现的都是山川内在的这种力量,而不是一个具体的形象,洪凌恰恰是在这个正脉之中。

洪凌画得也不是黄山,他的画里面气象很大。山水文脉千百年的流转,总会找到它在当下的承当者。曾找到了渐江,找到了黄宾虹,而今天这个时代大家都在回避自然,洪凌却一下子扑在里面二十多年,安顿在里面,画了几百上千幅大的油画,这也是一种对中国文化的自信。

黄宾虹 嵩华夜山图 120.5cm × 47cm 纸本水墨 近现代

库:您怎么看待洪凌从到黄山之初一直到现在创作上的流变?在他早期的作品里还有一些写实的痕迹,后来就变得越来越抽象化了。

祝:洪凌有一个时间拐点是在 1998 年。当时他的绘画还有点宋画的模仿痕迹,还未完全打开。1998 年他开始找到了自我的语言和表达的通道,继之以后就越来越通达,内心越来越通透。技法开始还是相对比较严谨,后来就有了泼彩等各种各样的方法,越来越走入一个轻松、自由,谓之 " 化境 " 的阶段。

洪凌祖籍是云南大理,他是白族,他的山水基因可能从祖辈就种下了。他年少的精神启蒙主要是水墨画。还有他性情的因素。洪凌在生活中是一个特别豁达,特别有生活热情的人,交朋结友、烧菜、抽雪茄、喝红酒,他整个的生活就是热气腾腾的,跟他的绘画一样。我想一个拘谨的人,他的绘画不会是这样。他也是我见过的画家中看书特别多,对诗歌特别敏感的一个人。而且他喜游历,世界各地到处跑,所以后来他的文化自觉性越来越强,艺术表达越来越坚定和明确。他这样做的意义他自己是明白的,要不然不会在这个地方一住三十年,当时这里荒山僻岭,连公路和自来水都没有。

洪凌 落朱砂 250cm × 160cm 布面油画 2015

库:在当代真正像洪凌这样把自己整个的生活、生命完全投注到山水之间的艺术家,其实是非常非常少的。据您观察,洪凌平时的生活状态和他的艺术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祝:我觉得还是情思,或者说情感的热烈。去年在北京故宫有一个研讨会,当时我在发言中提到,今天西方的后现代哲学,都是在不断考察和解构人的欲望。英国一位哲学家伊格尔顿写了一本书叫《理论之后》,他说二战以后整个世界的哲学对人的重要问题没有发表真正的真知灼见,比如说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另外,李泽厚先生曾说,中国哲学应该要回归 " 情 " 本体,这就讲从孔子的礼教回归内心了。洪凌的意义放在这个背景中就能明显地看出来。

我们今天忽略自然,污染环境,把崇山峻岭作为开发的对象。洪凌说他跟自然之间有一种情感关系,而这种关系在今天特别重要。他对自然的情感,对生活的情感,包括对朋友、兄弟的情感特别热烈,我觉得他是 " 以情为本体 " 的一个艺术家。他不是观念性的,也不是理性的,他有很多思考,但这些思考服务于他的情感。他不是在潮流中屹立的人,但是假以时日,十年、百年以后,我想洪凌艺术的意义会更加凸显,因为今天我们普遍把自然丢弃了。

洪凌 冥然归隐 09 70cm x 79cm   水墨 , 纸本   2016-2017

库: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西方文化,特别是现当代文化仍然占据一个比较强势的位置,相对来说,中国的传统文脉在很多人看来已经衰微。在您看来,洪凌是否有不同的判断?

祝:西方艺术讲新旧更替,讲递进的脉络谱系,但中国的艺术讲高低,不讲新旧。所谓 " 境界高 ",主要讲内心的精神高度,这是一大区别。

洪凌对当代艺术也很关注,并且有自己的判断。他身边也有很多做当代艺术的朋友。只要你明确自我的任务,知道自己实践的方向,就可以把其它艺术变成营养,所以他的绘画中有很多西方现当代艺术的表现手法。整体上洪凌的绘画是意象绘画,而不是抽象的。要说洪凌仅仅是用油画画山水,那没有什么,这样的人很多,但关键是你画成什么样。这跟你内在的品格、质量、脉络、开拓性有关。

所有的绘画都是内心世界的反映,是精神的肖像,只不过是借这片山水而已。洪凌内心有一片苍茫,有一份热力,有一片勃勃生机。这不是一个姿态,而是跟生命相关的一个周流的过程。洪凌是 " 歌唱型 " 的艺术家,他很少画人物,他说当代人不可爱,他要画山水。

朱德群也是从安徽走出去的,还有赵无极、吴冠中,再到洪凌,他们对世界艺术的发展都很了解,同时能把其它派别、潮流变成自己的营养。洪凌的艺术应该从这个方向去考量……

(未完,以上为图书部分内容节选)

洪 庐
分享到:

上一条:在山中 | 王德育:千山独行的洪凌——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的现代阐释

下一条:在山中 | 王鲁湘:关于洪凌的碎片记录

  • 发表评论
  • 查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